-
核磁共振谱仪定义、发展及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是指一个射频场引起有磁矩的原子核与外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磁能之间的跃迁。核磁共振波谱仪是基于核磁矩不等于零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作用下,对稳定频率电磁波的吸收现象来研究物质结构......
-
核磁共振碳谱特点及测试方法
在C的同位素中,只有13C有自旋现象,存在核磁共振吸收,其自旋量子数I=1/2。13C NMR的原理与1H NMR一样。由于γc= γH /4,且13C的天然丰度只有1.1%,因此......
-
核磁共振波谱与分子结构——偶合常数的分析与应用
高分辨核磁共振谱仪主要是研究通知磁性核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的微小变化,这些变化来源于核的磁屏蔽,它起因于分子中电子环形运动所产生的次级磁场。而在高分辨NMR实验中所得到的共振信号大多......
-
核磁共振谱仪的操作方法及数据处理
一、放置样品
防止样品前,要做好样品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有足够的样品量,一般300兆赫磁测氢谱需要2—100mg,500兆赫磁测氢谱需要0.5mg以上,因为碳谱灵敏度更低,需要......
-
与核磁共振相关的原子核的物理性质
1.核磁共振中原子核的直观属性
原子核可以看作是带正电荷的质点,或称为点电荷。在所有元素的同位素中,有些原子核不具有自旋,但有些原子核有自旋。具有自旋的原子核是核磁共振研究的......
-
核磁共振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核磁共振是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吸收光谱的一种形式,即在适当的磁场条件下,样品能吸收射频(RF)区的电磁辐射而被激发,而且所吸收的辐射频率取决于样品的特性;待射频消失后,由......
-
核磁共振中的自旋偶合与自旋分裂规律及图谱特征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每一个原子核的周围除了电子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其中的自旋量子数不等于零的原子核相互间存在着干扰作用,这种干扰作用不影响磁性核的化学位移,但对核磁......
-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种类与介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在紫外光区常用氘灯或氢灯,*早作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连续光源的是氢灯,于1927年由Steiner研究成功。
-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样品室的检查及玷污问题分析及处理
样品室(也称为光度室)是使用者直接操作的地方,一般由样品室盖、聚光透镜、吸收池、吸收池架、石英窗片等组成。
-
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注意事项
开机前,检查各插头是否接触良好,调好狭缝位置,将仪器面板的所有旋钮回零再通电。